close

嚇很大 

偶爾會有人問我寫文相關的問題,「某雖不敏,但敢言之」,有興趣的人就往下看吧~

這次某位網友問我,我在寫像魔界文、如意緣百年歡等這些看起來龐大的文章,是否會先架構好要有哪些自創角色,再去設定他們的個性?

我想其實問題不僅如此,除了自創角色怎麼誕生的、個性怎麼設定以外,還有包涵文中出現的組織架構如何設定的?

 

因為是寫衍生文,故事裡的主要人物跟背景都已經有原作當基底,我想每個寫手或多或少都會加入一些自己詮釋的背景和劇情元素,差別在於這些東西加進去之後是否能使故事的血肉更為豐富,或是僅點綴性質,看不出獨特性。

而我是把寫衍生文當成劇情感想的一種表達方式,俗稱「劇情補完計畫」,因此若要寫文,當下必須先決定

「有哪些劇中人物是我想寫的主角」「有哪些劇情是我覺得可以當背景/重新演繹/翻案」

決定好這些東西之後,故事的主軸就是以這些角色和他們已經在劇中呈現的劇情來做開展。

而在設計主軸劇情的時候,必須先思考「我這個故事有哪些想要提到的『核心目標』?」

「核心目標」可以是一種結果(例如:我想看曲懷觴和月靈犀在一起,這是一種劇情結果),也可以是一種價值表達(例如:朱武選擇維持魔界和九禍之間的平衡,這是表露朱武的價值選擇),而包裹這些核心目標的東西就是故事的主軸和枝節劇情。

我的習慣是,至少要有一份簡單的故事大綱,先確認大概要提到哪些核心目標、可能要以哪些劇情去呈現,然後就是進行細部的安排,例如核心與核心之間的橋樑要如何搭起(即「過場劇情」)。

為了滿足核心目標,有時候已選好的角色未必足以使用,或是本來就缺乏可演對手戲的角色,但我覺得擇定的劇中人物是很適合演繹我所想的核心目標,這時我是不吝惜於創造新角色的。

也因此,其實「重要的」自創角色應該是寫作之前就會根據主軸和枝節劇情而應運誕生的。

我會根據這些角色的重要性,越重要、戲分越多的,便會比較早把名字也安上去,然後稍微規劃一下這個人物的背景會是什麼。決定背景或者人物本身的小故事,通常都會和核心目標有關連。做完這些設定之後,實際寫故事時未必會全部用上,但至少在寫的時候能夠把握自創人物較有血肉,畢竟自創角色並無原劇的加持,能夠仰賴者只有寫手自己。

舉例而言。「浮世鏡」裡的沐鏡辰、「人間只一,天上無雙」裡的四海龍王,「雲虹極光」裡的小公主(名字繼續保密),「風月無邊」裡的桐孇,都是戲分重要性不等的自創角色。桐孇甚至可以說是女主角之一。

而這些人物應該都可以明顯看出,他們其實可以說是為了該文的原劇角色之個性或劇情,配合著創造出來的。也即是說,至少在我的寫作原則裡,是自創人物去遷就原劇的人物,而非相反。(相反的話大概就很經典的瑪麗蘇吧……但也難講)

至於次要的人物配角,有時候不一定在一開始的寫作大綱架構設定裡,例如「如意緣」裡的王知縣(他是有故事的,而且故事是配合太史侯設計的…寫這文的時候還沒提到,後續會),但在不影響核心價值和主軸劇情的情況下,添枝加葉是能夠被允許的,因為那可以豐富劇情。

這時候就要提到,該如何添枝加葉而不影響主軸劇情呢?

這和一開始設定所有角色、背景、劇情時,該如何去拿捏有關。

我的做法是:不要一開始就把設定寫得太死。很多地方是可以模糊的,像霹靂已經好幾年出現這種在某些地方設定寫太死的情況,經常講某某角色是哪裡的「第一」,但凡事物出現「最高級」,又該如何再出現其他新的、或是當真更好的?

舉例而言,「如意緣」、「百年歡」裡的曲懷觴,除了原劇設定之外,寫文時必須精確提出的是:

1.他確實娶了月靈犀

2.他確實是太史侯的女婿

3.他確實有經商賺錢

4.他確實有一個女兒

在這些必須精確講出、讀者不會產生懷疑的設定之下,模糊提出的則是:

1.他會武功(有多好?跟誰學?常用嗎?什麼時候用?)

2.他是退隱的江湖人(平常出門有跟江湖朋友相遇嗎?都認識什麼人?有受託做什麼事嗎?是否有跟朋友一起旅遊冒險經歷其他事?)

3.他習慣對疑問的事情收集情資(疑問的事是什麼?收集得如何?重要性呢?文裡會提出嗎?)

像上面這三項,我想我文中都有提到,但括弧內的問題我在文裡都沒有回答,甚而不回答,我想看文的人也不會感到疑惑,反而可以對曲懷觴這個角色增加一些認識:「這角色是個武功不差、心思還算細密的江湖隱退者」。

而在某些情況下,我若需要對主軸劇情添枝加葉,上述沒有寫死的設定,就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我要寫的劇情。

至於組織架構也是視在故事裡的重要性來決定是否該在一開始就比較清楚的設定出來。總之,要訣即是「給自己的設定留個轉圜的空間」,而且不能讓看文的人感到設定很空虛、空洞洞的。

 

當然,也有我措手不及的例外情況。

其實魔界文我撤下來修改的原因,在於劇中的魔界設定也是一再的改變和變大。

當原劇的設定已經轉變到我自己立的轉圜空間也無法去「拗」的時候,只好撤下來從初始部分去修改。

舉例而言,寫雲虹的時候還不知道孤月的真實身分是什麼,不過真正看到了我還是有辦法拗過來。

不過當劇情出現鬼族四天王的時候,我就無法再拗了。雲虹裡沒有提及斷風塵和華顏無道,但他們分明是鬼族很重要的將領。雖然我在比較後續的地方有隱微提到他們曾守在外城(後續因為某事件而和伏嬰師孤月交換職務),但其實「外城」的設定若與雲虹第一回來看,其實是扞格不入的。因為第一回只會給人感覺「朝露城」只有一座。(我承認我後來才改成有兩座,但想想這樣太硬拗了,所以我把文撤下來準備開頭就改一下)當然就更不提魔界劇情的演變,讓我有一些設定必須更改。

然而,雖然設定需要更改,核心價值仍然未變,故而劇情大綱也沒有太大改變,頂多是枝葉劇情要做修正。

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寫的是「虛擬的未來劇情」。通常寫衍生文寫「虛擬的未來劇情」,或多或少:

1.滿足寫手本身對劇情的渴求(想看OO跟XX在一起的事情;想看OO殺掉XX,諸如此類)

2.對劇中角色有共鳴/不苟同,以虛擬的劇情來推演該角色可能有的選擇

3.其他更為複雜的理由

而虛擬的未來劇情已不會被劇中持續推演的內容所影響,而是奠基於已存在的原作設定,所以要更動也比較容易。

 

上面講了很多,我知道也許還是不夠清楚。

我寫衍生文至少10年以上,也只能夠講到這裡。老子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每個寫手都有自己的規劃方式。能夠把文寫得「大」、寫得「長」,應該都有各自的處理方式。我呢則是先有模糊的規劃,但我可以說,我寫的故事內容幾乎是在寫作之前的「前置作業」時期,就已大致底定,沒有因為中途讀者的反應而去修改,頂多就是把枝葉劇情增加或刪減,以及寫主軸劇情時會斟酌以哪種方式表達。

 

最後呢,其實我滿喜歡寫自創角色的,因為自創角色雖是根據對應的原作角色量身打造出來的,但仍舊是自己想出來的東西,所以特別喜愛。

而且看自創角色其實更能看出一個寫手在想什麼、他想表達什麼。因為寫衍生文應該要注意原作角色的個性、作為、經歷過的劇情等等,也因此即使有很多自己私心很萌啊、很怎麼樣的劇情和設定想要塞進故事裡,也不能一股腦兒的全套在原劇角色上。自創角色就沒有這個問題,至少我有時候必須讓自創角色來「發聲」。

就某方面而言,寫衍生文時,處理原作角色很難,要加入自創角色而又顯得合情理,更是難上加難!

 

大致先講到這裡,有機會再來講其他的~

 

補充:

 

其實要寫長篇故事,配角數量並非絕對。

長篇若以20萬字來計,我以前寫過蝴蝶君和公孫月的故事,同一個故事因為頗長而出成兩本書,加起來500多頁,其中的人物應該只有15個左右,除了蝶月這對主角以外,重要的配角也才5個有找(汗)。

所以要如何把故事寫長,人物數量增多固然是一種方法,但也可以轉為描寫互動與內心戲的轉折。只是後者很考驗功力,而且本身要很有梗。

我寫過一兩次,後來發現即使有角色適合這類型寫法,也不敢再輕易嘗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